CORC  > 清华大学
《庄子》的教学对话:“人类学”视域的解读
戴卡琳 ; 叶树勋 ; Carine Defoort
2016-03-30 ; 2016-03-30
关键词《庄子》 人类学 教学 老师 形式特征 materials of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New Text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research methods B223.5
其他题名On the Teaching Discourse of Zhuangzi: The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中文摘要将中国古代诸子视做理论体系严谨的哲学家是学界的一种趋势,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某种已经被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方式。以《庄子·应帝王》里列子、季咸和壶子的故事为例,透过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可以发现作者似乎在倡导一种"不教之教"——学生在老师的"不教"之中得以学习。吊诡的是,虽然作者没有提出这种教法是一种替代性的教学模式,但老师的无所用和不情愿仍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
语种中文 ; 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ib.tsinghua.edu.cn/ir/item.do?handle=123456789/142369]  
专题清华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戴卡琳,叶树勋,Carine Defoort. 《庄子》的教学对话:“人类学”视域的解读[J],2016, 2016.
APA 戴卡琳,叶树勋,&Carine Defoort.(2016).《庄子》的教学对话:“人类学”视域的解读..
MLA 戴卡琳,et al."《庄子》的教学对话:“人类学”视域的解读".(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