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ATLAS实验重味夸克标定性能的研究及HW(H->WW)的分析
作者白羽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金山 ; 单连友
关键词ATLAS实验 重味夸克标定(B-Tagging) Higgs
学位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文摘要TeV物理是物理学前沿的课题,包括Higgs粒子的寻找,top夸克物理和超对称物理等等。在这些物理分析中常常要对b夸克产生的喷注(Jet)从由轻味夸克(u,s,d夸克以及胶子)中识别出来(b-tagging)。比如,在轻质量Higgs粒子的寻找中,Higgs通常认为主要衰变到b夸克对;在含有top夸克的末态中,top衰变到Wb的分之比占绝大多数;在一些分析中是top夸克是本底,因此b-tagging提供了一种排除top事例的办法。这篇论文阐述了对ATLAS中b标定的研究。 ATLAS实验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的一部分。它能以更高的精度测量标准模型的参数,寻找新的物理,回答粒子物理学中的一些深刻的问题。经过大约10年的建造和调试,LHC在2009年底开始对撞取数。到了目前为止,ATLAS实验已经积累大约5/fb 7TeV质心能量的对撞数据,并且于2012年开始进行8 TeV质心能量的取数。 在这篇论文中将介绍ATLAS实验中的各种标定算法,以及通过数据对某些算法的调试。这些调试是基于ATLAS在2010(如SV0算法)年和2011年(高性能算法如IP3D+SV1)的对撞数据。 这篇论文也讨论了对次级顶点SV算法和对撞点参数(IP)算法一些列的优化。这些优化是基于Mont Carlo模拟做的,以实验中真实的取数情况为背景,包括探测器的状态,逐渐增多的堆积事例等等。这些优化是在径迹或者更基本的击中信息基础上完成的。 通过对SV算法的优化,2径迹次级顶点(次级顶点的原型)的重建效率被提高了而保持了对轻jet很高的排除率;IP3D(一种基于对撞点参数信息的标定方法)在同样的标定效率下对轻jet的排除率提高了50%到120%不等,取决于标定效率和堆积事例的多少。其中研究的效率的范围选为50%到70%,这能覆盖在实际使用的工作点。IP3D+SV1对轻jet的排除率提高了10%至90%不等,同样取决于标定效率和堆积事例的数量。这样大的性能的提高起初是出人意料的,随后发现这是由IP标定算法中使用的径迹多重数造成的。论文里还研究了优化后性能的提高跟jet横动量的关联。所有的这些结果将有助于调整标定的算法,使其在更复杂的实验中获得更高的性能。另外,论文里还提出了对优化后算法调试跟校正(calibration)的计划。 论文里的另一个工作是WH(H->WW)的分析。这项工作的目标是测量Higgs与W玻色子的耦合,这对理解弱电理论破缺机制有重要意义。这个道不包含汤川耦合(Yakawa coupling)因此对模型的依赖较小。在论文里论述的一个初步的研究中,末态中3个W粒子全部发生轻衰变。通过一系列的事例选择,信号和主要本底道的水平以及它们的系统误差被估算出来。通过选择后信号和本底的截面估计为0.31/fb和0.45/fb,系统误差分别为4.4%和14.3%。在30/fb的积分亮度下,对Higgs质量=170GeV的情况,将统计误差也考虑在内估算出信号显著性达到1.9 sigma。另外,论文也阐述了对2轻子+2jet的末态(其中一个来自于Higgs的W衰变到强子)分析的尝试。信号和某些本底的水平已经被估算出来,但是因为W+jets巨大的截面,一个完整的估计仍然非常困难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09652]  
专题实验物理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高能物理研究所_实验物理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白羽. 博士论文-ATLAS实验重味夸克标定性能的研究及HW(H->WW)的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